“史上最大騙徒”馬多夫
中評社香港12月25日電/美國名經紀馬多夫的500億美元投資騙局首次“弄出人命”!一名法國貴族後人基金經理,因為代客人投資於馬多夫基金,招致至少14億美元(約110億港元)損失。他疑因愧對投資者,加上擔心被客戶控告,精神崩潰,日前在紐約曼哈頓辦公室內服用安眠藥兼割脈雙料自殺身亡。
綜合外電報道,死者德拉維萊切特(Rene-Thierry Magon de La Villehuchet),65歲,是法國望族之後,他是“Access”對沖基金創辦人之一,替不少歐洲名人富豪投資,但該基金因大量投資於馬多夫公司,致面臨損失14億至21億美元。在馬多夫騙局曝光前,Access管理多達30億美元資金,僱用了26名員工。
基金損失恐達110億
德氏向被形容是慷慨好施的大好人,卻因錯信馬多夫而“一鋪清袋”,法國《論壇報》指過去一周,他一直努力想取回基金在馬多夫公司的投資卻失敗,最終走上自殺不歸路。
據法美兩地傳媒稱,德氏周一晚要求公司所有人(包括保安員在內)在晚上7時離開他在曼哈頓的對沖基金辦公室,當時雖然有人心中起疑,但都不敢拂逆德氏之意。及至翌日上午9時,保安員來到位於大廈22樓的德氏辦公室作檢查,發現德氏的屍體。
警方形容,德氏死時坐在椅子上,一隻腳擱在桌上,兩手手腕都有割脈,左手二頭肌也有刀傷,地上有懷疑盛載鮮血用的垃圾桶,桌底則有安眠藥及刀,但未有遺書,估計他是割脈及服安眠藥雙料自殺。
趕走所有員工 獨留辦公室割脈
“他是誠實的人,這不是他的錯。”有朋友替死者訴冤,指出Access基金一直都有詳細紀錄在馬多夫公司的投資,未料仍被騙倒。報道引述消息指,德氏近日因感到無面目面對同鄉名門客人,加上擔心會被客戶控告,精神大受困擾。德氏的憂慮不無道理,因為馬多夫騙局全球最大單一受害人Fairfield基金(損失約 75億美元),已開始被客戶控告疏忽,還受到聯調局調查。暫時未知德氏生前曾否被司法機構調查過。
馬多夫的500億投資騙局爆煲後,迄今各大銀行、基金、名人等公開承認的損失,已達300億美元,美國證交會及聯調局正全力徹查。
作為騙案主腦的馬多夫,則已獲准以100萬美元保釋候查。除了到法庭之外,馬多夫還需要24小時軟禁在家,接受電子儀器監察。
法國貴族之後 視公司如生命
德拉維萊切特在法國西部不列塔尼(Brittany)有一個莊園,是法國貴族之後。他憑著努力一步一步在金融界往上爬,先當上法國里昂信貸銀行美國投資銀行總裁一職,再創辦規模達30億美元的“Access”基金,投資的客人據悉包括法國上流社會中人、全球女首富(歐萊雅集團繼承人)貝當古、摩納哥卡洛琳公主的前夫菲利浦朱諾等。
朋友都指德拉維萊切特為人誠實、盡責,把公司視為自己的生命。他的一名友人說﹕“我自1992年以來已認識他。他是一個很仁慈、很熱情和努力工作的男人。”另一朋友更稱,德氏很講信用,人也幽默。“Access基金就是他的一切,而馬多夫更曾是他最信任的經紀。醜聞爆煲前我跟他吃午飯,他還說真慶幸馬多夫是當前環境中唯一仍能取得回報佳績的人。”
獲名流信任 全球女首富為客戶
無兒無女的德拉維萊切特,與妻子住豪宅,平日喜歡乘遊艇,朋友形容他是一名慷慨的貴族,從不傲慢。他名字中“Magon”(馬貢)一字,是來自昔日法國最有威望的家族,Magon這字甚至出現在凱旋門上,可見在18世紀拿破崙時代,馬貢家已是法國名門。他的親屬稱,德拉維萊切特非常重視家族名譽,並以自己的出身為傲。
即使在自殺前24小時,德氏仍向客戶誓言,“我要為客戶及自己而戰”,顯示他欲取回投資的決心。
證交會被控失職
若此案例適用於馬多夫案,對騙案最大受害人Fairfield Greenwich基金(損失自己及客戶金錢達75億美元),將是雪上加霜,因為Fairfield基金及其老闆諾埃爾(Noel),近日已陸續被投資者入稟控告疏忽管理資金,若Bayou案例適用,意味Fairfield連於爆煲前已提走的資金及利潤也要“嘔”出來,分配給所有受害人。
即使是調查騙案的證交會,也因監管不力而惹官非。一名在馬多夫基金投資了200萬美元的61歲退休女士,近日已入稟美國法院,控告證交會失職,索賠170萬美元。
證交會打老虎 擬控“貨幣基金之父”
因馬多夫騙案被質疑對華爾街監管不力的證交會,昨天終於“發惡”,準備就今年9月著名貨幣基金“ Reserve Primary Fund”受到雷曼兄弟爆煲事件所拖累要清盤一事採取行動。
彭博通訊社稱,證交會認為有人涉嫌違犯證券法例,可能控告Reserve基金以及其老闆,即被喻為“貨幣基金之父”的華爾街名人本特(Bruce Bent)。
旗下基金受雷曼拖累清盤
本特1970年創立了全球首個貨幣基金。貨幣基金原意是只把資金投資於短期債券、定期存款等低風險項目,其賣點是幾乎必可保本,但近年為增回報率,不少貨幣基金都在投資組合悄悄加入愈來愈多高風險公司票據,導致風險大增。
本特在去年11月,曾批評這些基金做法是瘋狂的,又指自己設計貨幣基金的原意絕非這樣,但諷刺的是,由本特主持的Reserve基金,最終卻同樣因為購買太多高風險雷曼債券而要清盤。
延遲披露撇帳 涉違證券法
Reserve原擁有由雷曼發出的7.85億美元債券,佔其518億美元資產的1.5%。但當雷曼9月申請破產保護令時,這些債券幾乎變廢紙,Reserve的受託管理人當時已就該筆投資撇帳20%,卻拖至11月26日才公開撇帳一事。
事件觸發投資者恐慌,全球有份投資公司債券的貨幣基金,共被提走3470億美元(約26895億港元)。Reserve更因贖回潮而要清盤,部分投資者不滿輸錢,以及Reserve涉選擇性向部分投資者優先披露內情令他們可及早提走款項,近月已發起民事訴訟。
損失額各執一詞 疑有人收起資金
雖然“史上最大騙徒”馬多夫聲稱來自投資者的500億美金(約3900億港元)資金都輸光了,其投資公司據報僅餘2至3億美元,但美聯社綜合多名財經專家的分析,均不相信錢這麼容易全部輸掉。事實上,迄今各大銀行、基金、名人等公開承認的損失,只有 300億美元左右。究竟餘下的錢到了那裏?除了輸光外,專家估計還有兩個可能﹕有人誇大損失額、把部分錢藏匿在海外銀行戶口或已花在奢華生活上,以及不少錢在騙案爆煲前已被一些精明投資者連本帶利提走了。
專家﹕盡輸3900億資金
但這些精明投資者能否“笑到最後”卻難斷言,因為他們可能會被法院要求歸還已提走的投資及利潤,以便按比例公平地攤分給所有投資者。《泰晤士報》解釋,在美國另一宗涉及“Bayou對沖基金”的騙案中,法官今年10月曾裁定,即使是在Bayou爆煲前及時提走款項的投資者,也必須歸還款項,除非他們能證明當時提款純是“出於真誠”(in good faith)而非有內幕消息。
蕭子明
輔大經濟系畢業
吸金上億元以上,目前跑路中